北京海淀西静园公墓坐落于颐和园与圆明园之间的福缘门85号,其历史可追溯至1935年张学良将军捐资创建的"东北义园"。这座承载着特殊历史使命的公墓,最初专为安葬流亡关内的东北籍同胞而建,园内忠、孝、节、义四区命名更显人文关怀。1958年停止专属安葬后,历经解放军生产队与聋哑人生产队的接续管理,1992年经北京市政府批准更名为现名,正式纳入民政系统规范管理。
公墓占地216亩,现有7000元起价的十余种花岗岩、大理石墓型,涵盖传统立碑与生态节地葬式。1998年建成的80米仿古骨灰墙采用圜丘型设计,白玉石栏环绕的三层结构既传承天坛规制,又实现千余份骨灰的集中安放。作为北京市殡葬管理处直属单位,公墓构建了全周期服务体系:从墓型设计、碑文刻制到老墓修缮、祭扫服务,提供丧葬用品销售、骨灰寄存等20余项标准化服务。
园区环境兼具历史厚重与现代美学,碧桃林与常青植被构成四季有景的生态景观,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将传统墓园的庄重与现代殡葬的简约有机融合。这里不仅是安葬场所,更是重要的文化地标——作为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,安葬着张作相、汲金纯等东北军将领,见证着民族抗战的峥嵘岁月。
多年来,公墓秉持"民政为民"理念,通过科技赋能提升管理效率,推行阳光化服务流程。从土地集约利用到生态葬式推广,从惠民政策落实到个性化需求满足,始终践行着"节约土地、保护环境、规范服务"的方针。其打造的集历史记忆、生态安葬、人文关怀于一体的服务模式,已成为首都殡葬改革的重要示范窗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