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市朝阳区外侨公墓始建于1952年,其前身为专门安葬在京逝世外国侨民的纪念场所,因承载特殊历史使命而得名。作为北京市最早实现对外开放的殡葬设施之一,公墓自1996年经市殡葬管理处批准向社会各界开放后,逐步形成兼具国际化特征与本土服务功能的综合性生命纪念空间。目前仍保留着美国、法国、德国等十余国侨民遗骨,其中包括香港汇丰银行首任总经理Hiller、中国天主教学者车英珪等具有跨文化交流意义的逝者,我国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高英培先生也选择在此安息,彰显了公墓开放包容的文化特质。
公墓坐落于朝阳区东四环至东五环之间,北依亮马河潺潺水韵,南邻东风公园生态绿廊,东靠五环路交通动脉,形成"城市绿肺"与便捷通达的独特区位优势。作为距市区最近的大型骨灰安放场所之一,其12.5万平方米的规划用地内,松柏常青与三季花海构成四季分明的自然景观,虫鸣鸟啼与清新空气营造出静谧祥和的休憩环境。公墓建筑群融合中西美学,既有传统碑型的庄重典雅,又设现代碑型与西式碑型的简约风格,更建有长达120米的欧式骨灰廊,其雕梁画栋的建筑形制与宽敞明亮的室内空间,成为北京市首个骨灰长廊设施典范。
在服务创新方面,外侨公墓构建了人性化、可持续的殡葬服务体系。业务办理流程强调个性化与科技融合,家属可在专业人员陪同下实地选位,根据需求定制艺术化墓型,碑文设计采用电脑排版技术实时预览,支持扫描艺术家字体进行缩放制作。针对骨灰廊亭业务,特别提供装饰花纹定制服务,可镶嵌瓷相的碑板设计兼顾纪念价值与艺术审美。费用管理实行20年使用周期制度,包含土地租赁与管理费的透明收费模式,到期可续交延续服务,确保长期安放的稳定性。
公墓配套设施完备,设有业务办理大厅、休息等候区等专业服务空间,交通网络覆盖408路、413路等9条公交线路,南十里居、单店等站点下车后均可便捷抵达。这种将生态景观、文化传承与现代服务相结合的模式,使外侨公墓成为集纪念、教育、生态功能于一体的城市殡葬服务标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