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市长青园骨灰林基地是经市政府批准建设的市级公益性公墓,由北京市民政局殡葬管理处直接管理,地处朝阳区东五环外,距市区约15公里,占地170余亩。作为北京市首个中西合璧的园林式绿色殡葬示范基地,长青园自1999年筹建以来,始终践行"生态优先、公益为本"的发展理念,将现代园林艺术与节地生态安葬深度融合,形成集纪念、教育、生态保护于一体的综合性生命纪念空间。
园区按功能划分为门区、中心区、园中园三大区域,绿化设计遵循"三季有花、四季常青"原则,采用疏林草地模式,通过地形塑造与植物造景,打造出菊园、桑梓园、合欢苑、富贵苑、三贤苑等主题花园。其中菊园以常青树与菊科植物营造秋日意境,桑梓园借桑梓之木寄托故土情怀,三贤苑则以松竹梅象征高洁品格,各园区既保留传统植物文化内涵,又融入现代景观设计理念。安葬形式突破传统墓碑限制,推出草坪葬、花葬、植树葬等绿色殡葬方式,其中草坪葬单穴占地仅0.7-0.8平方米,卧式墓碑高出地面30厘米,实现逝者与自然的和谐共存。
作为北京市重点公益性殡葬设施,长青园自2009年起设立市级公益骨灰墙,首批2574个格位以每列9格设计,2025年新增每列5格的适老化结构,方便家属祭扫。根据最新政策,公益性格位执行政府定价标准,墓穴费2510元/穴(含花岗岩卧碑),维护管理费200元/穴/年,20年周期总费用低于3000元,对低保、优抚对象实行免费政策。园区特别引入自然葬服务,使用可降解骨灰容器,通过二维码技术实现网络祭扫,既满足环保要求又创新纪念形式。
交通网络覆盖京津高速、京沈高速等多条干线,设有348路、397路等公交线路直达。内部服务设施完善,配备业务办理大厅、生态休息区及智能管理系统,所有收费项目均实行明码标价,严格执行政府指导价。作为北京市殡葬改革标杆,长青园通过骨灰墙、自然葬等创新模式,有效推进土地集约利用,2025年单穴占地较传统墓葬减少80%以上,年减排二氧化碳约120吨,成为首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实践基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