昌平树葬公墓官网真假辨析与绿色安葬全景指南
昌平树葬公墓位于京北燕山余脉,占地约三百亩,整体绿化率突破85%,乔木以原生油松、国槐、银杏为主,灌木层则栽种丁香、黄栌、连翘,四季色彩交替。墓区按照“三季有花、两季有果”的园林标准养护,春可赏樱,夏可摘杏,秋有红叶,冬挂松果,既满足追思氛围,又提供自然教育场景。
与传统立碑相比,树葬的最大亮点是“以树代碑、以环养花”。亲属选定树木后,统一悬挂可降解的二维码铭牌,扫码即可进入追思页面,上传照片、留言或播放音乐,避免塑料花、烧纸等二次污染。每棵树下预留30厘米深、20厘米宽的骨灰降解区,采用玉米淀粉基可降解骨灰盒,半年内即可与土壤融为一体,真正达成“来自自然、归于自然”。
价格方面,昌平树葬公墓坚持公益属性:单穴树葬9800元,双穴15800元,均含20年养护、意外险及一次换树服务。如树木因极端天气倒伏,陵园会免费补植同规格树种,并重新悬挂铭牌,保障逝者“绿荫长伴”。对于低保、特困、器官捐献者家庭,陵园还设有“思源节地”减免项目,凭社区证明可再减2000元。

交通也十分友好。市区出发走京藏高速,第12出口“南口西”下,再行驶8公里即可抵达;陵园提供免费摆渡车,每日三班,需提前一天电话预约。若选择公共交通,可在昌平线“南邵”站换乘昌67路,终点站下车后步行五分钟即到。考虑到老年人祭扫,园内全程无障碍通道,坡度不超过5%,并配备折叠轮椅和雨伞。

很多市民关心“树葬能否保留骨灰”。按照北京现行政策,树葬属于“不保留骨灰”的生态安葬,但若家庭有强烈留灰需求,可选择“花坛式骨灰减量”——将部分骨灰融入陶粒,置于景观花坛,旁边统一刻集体纪念墙,既节省土地,又满足纪念心理,价格仅3800元,同样享受政府补贴。
清明、中元、冬至是全年三大祭扫高峰。昌平树葬公墓倡导“无烟祭祀”,入口设鲜花兑换点,可用纸钱免费换取白菊、康乃馨或盆栽绿植;陵园内禁止明火,但设有“声音邮筒”,扫码可录下想对亲人说的话,系统会在指定日期自动发送到家属手机,温暖又环保。去年冬至,园区共回收纸钱120公斤,减少碳排放约200公斤。
若计划预约参观,可通过“北京殡葬服务”微信公众号选择“生态葬预约”,填写信息后自动分派至昌平树葬公墓,全程不收取任何订金。到达后,工作人员会带领参观样板区、降解演示区、二维码铭牌制作区,并现场讲解补贴政策。整个流程约40分钟,结束后可自愿决定是否签约,无需任何心理负担。
有人担心“树葬会不会找不到地方”。每棵树都有独立经纬度坐标,数据同步到市民政局生态葬管理平台,家属登录后可一键导航;若多年未祭扫,园区也会通过短信提醒,并上传树木近照,防止“人走茶凉”。陵园与首都绿化委员会合作,建立“追思林档案”,每季度更新树高、胸径、冠幅,让生命以另一种形式被看见。
未来五年,昌平区还将扩建200亩“公益林葬带”,把树葬、草坪葬、花坛葬串联成生态廊道,引入智慧灌溉、昆虫旅馆、观鸟台等科普设施,把缅怀场所升级为城市绿肺。逝者归于泥土,生者漫步林间,孩子识花、老人健身,真正实现“逝有所安、生者得慰”的双向奔赴。
近年来,昌平树葬公墓因“零占地、生态化”的理念迅速走红,不少家庭在搜索信息时都会键入“昌平树葬公墓官网”。在此郑重提醒:该陵园并无官方网站,所有自称“官网”的网站均为假冒官方,切勿在线上留资或转账。真正的服务流程是到场实地考察、签署民政局统一监制的《生态安葬协议》,再回到“北京殡葬网”完成线上备案,全程公开透明。